好的,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原意的基础上,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且字数变化不大:
---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山东素有“齐鲁大地”之称,这一名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因山东地区历史上曾是齐、鲁两个强大诸侯国的核心地盘。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之一,军事力量更为强劲且存在时间更久远,而鲁国虽实力稍逊,却成为山东简称的来源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缘由呢?
展开剩余80%山东省面积约为15.58万平方公里,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十九。其漫长的海岸线绵延达3345公里,连接着渤海与黄海,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。
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,处于黄河入海口的下游地带,涵盖了突出于海中的山东半岛及其内陆腹地。山东半岛如同一把耸立于渤海与黄海之间的巨剑,与东北方向的辽东半岛遥相呼应,形成独特的地理格局。
山东的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骨架,平原和盆地则错落分布。中南部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域,著名的泰山、鲁山、沂山、蒙山、尼山等名山峻岭交相辉映;而东部及东南部的胶东丘陵,则由昆嵛山、牙山、艾山、大泽山、崂山、五莲山等山脉组成,景致各具特色。
山东由来
“山东”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,当时指的是位于崤山以东的广袤地区。崤山作为秦岭山脉的支脉,呈西南至东北走向,全长约160公里,宽度在40至50公里之间,主峰青岗山海拔达到1902.6米。崤山与函谷关并称“崤函”,其地势险要,守护此处尤为困难,成为防御东部六国入侵的关键屏障。秦国夺得崤函关后,凭借险要地形,有效阻挡了楚、赵、魏、韩、齐、燕等六国的进攻,最终奠定秦的霸业基础。
随着历史变迁,“山东”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。到了唐代,山东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,包括今天的山东省、河北省及河南省北部。
公元1168年,即金朝世宗大定八年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,正式设立了“山东东路”和“山东西路”两个行政区划,其中山东东路统军司的设立标志着“山东”作为政区名称的正式确立。
山东之齐鲁
山东拥有悠久的历史,人类早期活动的痕迹遍布全境。最早的山东人“沂源人”距今已有四五十万年之久。进入新石器时代早中期,北辛文化遗址出现,距今约八千年。而原始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也均首次在山东被发现,彰显出这一地区在中国史前文明中的重要地位。
夏商时期,山东地区存在过一百三十多个方国,显示出当地多元的政治格局。西周时期,周王室实行封邦建国政策,太公吕尚(即姜子牙)被封为齐国君主,周公旦(周文王之子)则封于鲁国。齐国以商业与工业闻名,尤其以鱼盐贸易获利丰厚,吸引大量人口归附;而鲁国则成为周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中心,被誉为“礼仪之邦”,且是周王室在东部地区的政治代表。
公元前288年,齐愍王在宋国睢阳城墙上面向故国齐地,振臂高呼,声震天下:“五千乘的劲宋,已为大齐所灭!”这彰显了齐国当时的军事雄风。
秦昭襄王自称西帝,齐湣王则称东帝,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周天子,显示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显赫地位。
虽然战国中期齐国强盛,但纵观西周、春秋、战国八百多年的历史,齐国在很长时间内并不及鲁国强盛且稳定。接下来,我们详细回顾齐鲁两国在周朝时期的历史沿革。
西周分封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灭商建周,姬发即位,成为周朝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