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暑期,古装探案剧《朝雪录》凭借硬核的法医实操细节和快节奏的悬疑叙事,一度成为爆款。
\n无论是较早的《鉴证实录》《洗冤录》,还是著名的《大宋提刑官》,乃至近年的《法医秦明》《御赐小仵作》,悬疑探案剧中不少名场面的设计,都与一部名著有密切关联,这就是《洗冤集录》——这部成书于十三世纪的法医学专著,比欧洲同类著作早了三百多年,被誉为“科学革命之前最伟大的法医学著作”(李约瑟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)。
\n葱白显伤
\n《朝雪录》第12集,女主角秦莞调查一起枯井藏尸案,因尸体腐败,导致伤痕难以辨认。秦莞使用了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方法:将葱白捣碎,敷于尸体可疑部位,覆盖醋纸,静置后洗净,使隐藏伤痕显现出来。
\n《朝雪录》剧照
\n这一验尸手法,直接复刻自《洗冤集录》的《验尸》篇:
\n人身本赤黑色,死后变动作青?色。其痕未见,有可疑处,先将水洒湿,后将葱白拍碎令开,涂痕处,以醋蘸纸盖上,候一时久除去,以水洗,其痕即见。
\n翻译成现代汉语,就是说:
\n人的皮肤本来是红中带黑色的,死后会变为青紫色。如果没有见到伤痕,但有怀疑之处,可先用水把皮肤浸湿,然后把葱白拍碎,敷在怀疑有伤痕的地方,再用蘸醋的纸盖在其上,等候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拿掉,再用水冲洗,伤痕即可显现。
\n不只是葱白,还有像椒、盐、白梅,在特定场合,都能够成为让伤痕显现的利器;《洗冤集录》特别还加了一句话:可随身带一个砂盆,捣研以上药物。这显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\n红伞验尸
\n《朝雪录》中,秦莞多次使用“蒸骨法”检验尸骨伤痕。具体方法是将尸骨洗净后蒸煮,再用红伞遮光观察骨骼上的生前受伤痕迹。
\n而在2005年热播的《大宋提刑官》里,红伞的身影也时时出现,它是宋慈用来检验死者伤痕、洗清活人冤屈的重要工具。
\n“杜松杀妻”案中,杜松的妻子李氏失踪,众人认为是杜松将妻子杀害,知县刁光斗对杜松用刑,贾秀才为夺人之爱,设下阴谋,让刁光斗将杜松收监。贾秀才甚至伪造了一具尸骨,声称是李氏的,企图蒙混过关。
\n然而,宋慈经过仔细查验,验出这是一具被人击中头部死亡的男尸,从而拆穿了贾秀才的谎言。
\n《大宋提刑官》剧照
\n《洗冤集录》的《论沿身骨脉及要害去处》一节,详细记载了这个方法是如何进行的:
\n在晴朗天气,把尸骨洗净,用细麻绳串好,按次序摆放到竹席之上。
\n挖出一个长五尺、宽三尺、深二尺的坑,里面堆放柴炭,将坑四壁烧红,除去炭火,泼入好酒二升、酸醋五升,趁着地窖里升起的热气,把尸骨抬入,盖上草垫。
\n大约蒸一两个时辰以后,取出尸骨,放在明亮处,迎着太阳撑开一把红油伞,进行尸骨的检验,这就是“红伞验骨”。
\n如果骨头上有被打的地方,就会显露出淡红色的出血痕迹,被打断的骨头处其出血痕在骨折断端的两头看比较明显,如果再放在阳光下照,呈鲜润红色的,可以确定是生前被打。
\n骨头上如果没有出血痕迹,则即使有骨头断裂的损伤,也是死后造成的。
\n“红伞验尸”,在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里也有类似记载,但处理的是尸体而非尸骨:
\n某地发生一起命案,知县到场验尸,可是就是看不到伤痕。后来,一位老书吏告诉知县,用新的红油伞在太阳底下罩着尸体,用水浇在尸体上,伤痕一定会出现。知县按他说的做了,伤痕果然清晰地显现出来。
\n不论《洗冤集录》还是《梦溪笔谈》的记载,其背后都有科学道理支撑——
\n红油伞能有效过滤大部分可见光,只让长波红光透过。如果死者在生前骨骼受过伤出血,血红蛋白的分解物就会渗透到骨头里,在特定光线下便会显露出暗红色的“血荫”。这跟现代法医学里用紫外线照射检查伤痕的原理是一致的。
\n滴血辨亲
\n《朝雪录》和《大宋提刑官》都有“滴血辨亲”的情节:
\n将两人刺出的血,滴在事先装有清水的器皿内,看是否会凝为一体,如果凝为一体,就说明存在亲缘关系。
\n——这个桥段太过著名,以致不论是周星驰的搞笑电影《九品芝麻官》,还是打工人的电子榨菜《甄嬛传》,尽管不属探案悬疑类型,但都不约而同加以采用,以推动故事进展,产生关键转折。
\n无他,此一场面实在太有戏剧张力、太适合塑造人物群像了。
\n《甄嬛传》剧照
\n这其实是“合血法”,古代还有一种“滴骨验亲”的方式——《洗冤集录》记载: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,观察是否渗入,如能渗入,则表示此活人是死者的亲生子女。
\n滴骨验亲法的实例,最早见于三国时期谢承编纂《会稽先贤传》:
\n有个叫陈业的人,其兄渡海殒命,同船死者五六十人,因尸体腐烂无法辨认,陈业将自己的胳膊划破,让血滴在他认为是兄长的尸体上。结果,血很快渗入骨内,据此陈业得以辨认兄尸。其他死者家属纷纷效仿。
\n但,无论是“合血法”,还是“滴骨式”,都已被现代科学证实结果并不准确。
\n1933年,我国现代法医学奠基人林几撰文对此法提出批评,但也认为中国人知道以血液鉴定亲权要比欧美早一千四百年。
\n我们一方面不能盲信古人,一方面也要看到,即使认知受限、条件不足,优秀的专业人士,也总会竭尽所能,努力靠近真相。
\n…………
\n宋慈在《洗冤集录》序言中写道:
\n狱事莫重于大辟,大辟莫重于初情,初情莫重于检验。
\n刑事案件没有比死刑判决更为重要的,死刑判决没有比查清原本的犯罪事实更为重要的,查清原本的犯罪事实没有比检验更为重要的。
\n事关生死,可不慎乎?
\n《洗冤集录》记载的技术手段,也许因科技进步而有过时的一天,但其对公平正义的追求、对法律条令的遵循、对实事求是的遵守、对流程规范的强调,以及最重要的,对生命尊严的敬畏,都让这本部头不大、看似枯燥的法医工作手册,被一代代人以各种方式致敬。
\n
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