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9 月中旬,上海多所学校的家长在社交平台集中反映,孩子午餐中的虾仁炒蛋有明显臭味,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不适。涉事供餐企业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起初回应称是 “虾仁含细沙”,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。但随着家长持续投诉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于 9 月 23 日发布联合通报,揭开了这场食品安全事件的真相 —— 绿捷公司不仅供应了变质虾仁,更涉嫌刻意瞒报,而这家企业的背后,还浮现出新希望集团的影子。
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企业的刻意隐瞒。通报显示,9 月 15 日上午,绿捷公司派驻学校的经理已发现配送的虾仁解冻后有虫,随即上报至实际控制人张某某。企业虽指令 211 所涉校下架菜品,却要求对外统一谎称 “虾肠外溢有泥沙”。最终 161 所学校及时回收,但仍有 50 所学校的 “臭味虾仁炒蛋” 被端上餐桌,有学生食用后出现呕吐症状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家长们还陆续曝出绿捷餐食存在油炸食品过多、食材不新鲜,甚至吃出钢丝球碎屑等问题,显示食品安全漏洞并非个例。
随着调查深入,绿捷公司与新希望集团的关联逐渐清晰。股权穿透显示,绿捷的实控方为香港公司 Green Express Foods,其核心资金来源于厚生投资,而厚生投资负责人王航同时担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。绿捷董事长陶煦曾出任新希望六和总裁,总经理葛均锋参股的企业由新希望资产管理公司控股,管理层与新希望的交集十分密切。尽管新希望集团未直接持股绿捷,且二者在法律上为独立主体,但层层交织的人事与资本联系,让公众对这一行业巨头的品控责任产生质疑。
值得关注的是绿捷的市场扩张轨迹。这家服务上海 500 余所学校、日供餐超 50 万份的企业,在 2023 年新希望传统养猪业务巨亏、三年累计亏损超 135 亿元的背景下加速成长,仅 2025 年 8 月就拿下 22 所学校的供应订单。业内人士透露,校园配餐毛利率可达 33% 至 60%,且预收餐费形成的巨额现金流能带来稳定理财收益,这对主业承压的新希望而言,成为了颇具吸引力的新增长点。但高利润背后是低成本运作,有数据显示,绿捷每份餐食的食材成本仅 3 至 4 元,与其 15 至 25 元的收费形成鲜明反差。
目前事件已进入严肃处理阶段。公安机关已对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立案侦查,控制相关人员,市场监管部门封存全部涉事原料并立案调查。上海市教委宣布将学生与家长满意度纳入招投标条款,每学期开展全覆盖匿名调查,根据结果调整供餐企业。市属国企已临时接管绿捷运营,确保校园供餐衔接。
这场 “臭虾仁事件” 暴露的不仅是企业诚信缺失,更折射出校园配餐领域的监管漏洞。新希望集团虽未直接涉案,但其关联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,仍对这家龙头企业的品牌信誉造成冲击。如何让校园配餐的利润空间回归合理,让监管真正落到实处,避免 “带病中标”,才是守护孩子们 “舌尖安全” 的关键所在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