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媒体报道,东南亚跨境电诈集团将主要犯罪目标转向美国,被骗走美国人近100亿美元,马斯克旗下的“星链”网络被指卷入其中,成为一种“便利工具”。
跨境电诈切换跑道:锁定美国人中国国内打击跨境诈骗多年有成。随着严查行动落地,电诈集团像被压迫的水流,只能另谋出路。现在,它们瞄准新的“肥羊”——美国公民。美国财政部近期联合英国,针对柬埔寨“太子跨国犯罪集团”实施制裁,冻结资产、限制出行。美方称这是在打击网络诈骗及人口贩卖的关键一役。
在中国的压力下,泰国对缅甸边境的KK园地区断网断电,意图斩断诈骗中心的根基,但这些电诈集团仍不死心。据报道,有园区建筑上安装了大批星链天线,有的一栋楼上甚至多达80根。那些“电信黑产”在抢占网络接入权的同时,也在给自己寻找隐蔽通道。星链迅速在缅甸某些区域成为主要的网络来源,被犯罪组织利用,成了“诈骗专线”。
展开剩余75%美国人去年因东南亚诈骗损失高达 100 亿美元,并且相关诈骗投诉激增 60%。如此规模的欺诈案,显示出一个针对美国的犯罪体系在迅速搭建。美国政府被逼不得不出手调查,国会甚至正在考虑要求马斯克出席作证。
“星链”成为灰色网络脉络的助推器?马斯克的星链被设计成覆盖偏远地区、突破传统网络限制的领先方案。在俄乌战争中,它以便携、快速部署、抗干扰的特性获得关注。可正是这些优点,在跨国诈骗集团手里成了“理想武器”:匿名程度高、易于隐藏、不依赖本地光纤设施,这些足以规避传统通信监管。
更关键的是,星链的用户管理和流量监控机制并不像传统电信运营商那样清晰,也更难被追踪。这样一来,犯罪组织在“地下网络”层面就获得了一个新的通道。它不直接参与诈骗运营,却在可用性上起到关键推动作用—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“助凶”。
不得不说,这种技术本身中性,但在监管真空下被不法者拿去当工具,其结果是悲剧。星链原本的使命是连接荒芜地带、应急通信、科技普惠,但脱离监管的那一刻,它被改造成诈骗集团的助推器,用在犯罪产业链上。这正是技术的两面性,也是监管漏洞的代价。
诈骗逻辑升级:美国式话术、本地化剧本过去,那些跨境诈骗团体主要用中文话术,现在他们换皮升级:剧本里出现的是美国国税局、社会保障局、金融分析师、华尔街精英等角色。语言本地化、身份贴近美国社会运作结构,让目标更易信任。
他们不再靠“我抓你要罚款”这种老套路,而是把骗局包装成税务调查、资产清查、金融投资审查等“合法背景”。很多美国民众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操作,缺乏防范经验,一旦上钩要追回极难。
而且这类网络诈骗不止是骗钱这么简单,还有绑架、强迫劳动、人口贩卖的链条在支撑。犯罪集团俘获工作人员,用暴力或胁迫方式保留他们、伪装身份执行任务。这不仅仅是金融犯罪,更深层次是跨国人权与主权挑战。
全球治理的缺口:技术、法律与道义的三重失衡这场跨国诈骗风暴不是单边事件。技术创新冲破国界,但法律、监管体系却往往滞后。星链、卫星互联网、跨境数据流,这些新兴节点给犯罪组织带来操作空间。各国在网络空间、通信监管法规上缺乏协同。
国家主权在网络时代正遭遇考验。诈骗集团在一个国家建立网络基地,但目标锁定另一个国家,法律对接不顺畅。美国虽在制裁、冻结资产方面出手,但那不过是被动应对。真正根治问题,需要国际社区协作、法律机制重构、技术监管升级。
而道义上,科技公司不能一味宣称“我们只是提供接入”,就可以脱责。若一个系统在大量诈骗案中被重复利用而难以追踪,那么就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。技术中立论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