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提到过,刘娥最初只是蜀地一个自幼父母双亡、没有亲兄弟姐妹的孤女。15岁时,她被丈夫卖作交易,换取了一些金钱。然而,尽管如此凄惨的命运,刘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抓住了机会,一路拼搏,最终站上了权力的顶峰,成为了宋帝国最高权力的掌控者。
实际上,刘娥真正的斗争史始于她成为皇后之后。在那时,她卷入了一场复杂的权力博弈,三方势力争夺宋帝国的最高权力,其中甚至包括北宋的名宰相寇准。寇准虽是当时的权臣,但最终也被刘娥挫败,而她还摧毁了与自己争权的奸臣丁谓一派,完全掌控了朝廷的决策权。从此,刘娥开始临朝称制,处于宋仁宗之上,后者只能充当傀儡的角色。
然而,尽管宋仁宗已经成长为成年人,刘娥依然不愿意将权力还给他,直到她去世都没有放弃对权力的掌握。她执掌大权近20年,期间权力稳固,几乎触及帝位的边缘,却直到死都没有如武则天般自立为帝。后人对于刘娥为何如此坚决不称帝有着各种猜测,今天我们就从刘娥后半生的历史斗争入手,逐步揭开这个谜团。
展开剩余70%刘娥登上皇后宝座时,正值宋真宗中晚期,宋真宗的健康状况愈加堪忧。作为皇后,刘娥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,最初仅协助宋真宗处理政务,但随着真宗身体的每况愈下,刘娥逐渐接管了更多的朝政事务。当宋真宗身体越来越虚弱时,刘娥甚至开始代替他处理日常政治事务,并迅速积累了自己的政治势力。
此时,北宋的朝政发生了严重的派系分化,三股势力围绕权力的分配展开了激烈斗争,刘娥与丁谓联手合作,目标是铲除当时的权臣寇准。起初,刘娥与丁谓一方的势力均衡,难以分出胜负,政治局势也进入了一段短暂的平衡期。而皇帝宋真宗,因其健康的每况愈下,早已无法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。
但令人意外的是,正是这位健康不佳的皇帝宋真宗主动打破了局势的平衡。当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时,心中有所打算,决定将太子赵受益推上监国的位置,提前让他参与朝政,为未来的治理打下基础。宋真宗把这个想法告知了他信任的宦官周怀政,并要求他将此事告知宰相寇准,寻求他的意见。
然而,事与愿违,这个秘密很快泄露了出去,消息传到了丁谓一派。丁谓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,迅速召集了自己的支持者,商量如何应对。第二天的早朝上,丁谓一党抢先出手,联合弹劾寇准,指控他策划谋反,欲借太子监国之事操控朝政。
这使得宋真宗极为愤怒,局面瞬间变得异常复杂。寇准也懵然不知,完全没有料到皇帝会反悔,将责任推到他的身上。尽管当初他与皇帝共同商议过此事,并且还得到了皇帝的同意,但最终寇准还是被罢免,宋真宗与刘娥联手将其排除出朝廷。
此时的刘娥已经在背后操纵了整个局势,实际上她在这场宫廷斗争中的角色逐渐愈加显现。在寇准被免职之后,丁谓的势力依然没有放松,进一步采取了行动,试图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他与宦官雷允恭勾结,暗中策划削弱刘娥的权力,并使自己成为朝中实质的掌权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